2025年8月31日,电影《营救飞虎》在北京举办“胜利相见”首映礼,并将于9月3日全国公映。映后交流中,王丹妮饰演的“三家姐”成为观众讨论度极高的角色。影片节奏紧凑、战斗场面激烈,许多观众直呼“提气又解气”,而三家姐的角色塑造更是让人印象深刻。
影片取材自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在1944年执行的一次真实“奇迹营救”。三家姐这一角色并非单一原型,而是历史上无数女战士的缩影。王丹妮表示,进入角色时她心底自然萌生一种触动和责任感:“她既是神枪手,又是大姐姐,背后承载着的是整个团体的力量。”
为了贴近角色,王丹妮大胆剃去长发,以寸头形象出演。映后交流中她直言:“从导演最开始谈到这个角色需要寸头,我就没有犹豫。因为看完剧本我觉得寸头更能代表三家姐当时的状态,她背负的责任和面对的困难,那是最真实的一面。”
她还回应外界关于寸头过于“中性化”的疑问:“寸头只是角色的象征,并没有特地男性化或女性化。她当下的责任、勇气、温柔,才让寸头变得更有意义。”
片中“扯掉假发、露出寸头、举枪迎敌”的瞬间被观众称为高光一幕。有影评人评价:“王丹妮把三家姐的杀伐果断和大姐姐般的温柔都演出来了。”
相比以往的角色,《营救飞虎》对王丹妮来说是一次全面的挑战。动作戏方面,她第一次承担了大量高强度打戏。她形容,在醉酒湾防线拍摄时,要举着沉重的长枪完成一整组连贯动作,为了一镜到底的效果,必须一直坚持扛着。
首映礼现场,她也坦言武打戏份难度高:“我几乎从零开始,每天都在训练长枪和动作设计。只有把每一个动作都练到连贯、自然,观众才会相信她真的是一个神枪手。”
而在情感层面,三家姐既要冷静部署,又要承受失去战友、最终为小队垫后的牺牲感。观众评论道:“三家姐最后一个人面对几十个敌人,浴血奋战到最后一刻,那种坚毅与悲壮让我泪崩。” 另一位观众则说:“她端起枪的眼神像火,落在队友和孩子身上时又能柔下来,这种刚柔并济的切换特别打动人。”
现场有影评人表示:看到三家姐突破了抗战片里女性角色常见的“后勤、医疗”固化标签,真正深度参与战斗,这样的角色设定很让人惊喜。“她寸头举枪的样子又飒又稳,把战士的坚毅和女性的温柔结合起来。”
从《梅艳芳》的细腻情感,到《焚城》里的消防队长,再到《营救飞虎》的刚柔并重寸头女战士,王丹妮不断刷新自己。她坦言:“文戏演员要承担这么多打戏,真的很考验,但也让我发现人是有无限可能的。就像三家姐,以及她的整个团队,为了守护和平,为了守护身边重要的人,他们拼尽全力完成了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
映后交流与网络口碑一致肯定王丹妮这次在演绎方面的突破:“三家姐的温柔和牺牲令人动容”“动作戏兼具力量与美感” “寸头是她勇气的勋章”成为高频评价。
正如一位观众所说:“三家姐让抗战中的女性,不再只是课本里的符号,而是鲜活的存在。”